前言
近日,江苏高速联合浙江、山东开展跨省协作与数据稽核,成功侦破一起长期利用屏蔽计费设备、以“最小费额”方式高频跨省逃费案件,累计追缴逃费金额9.1万元,其中涉及江苏省逃费5.4万元,有效维护了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秩序。
2025年5月,连徐公司稽核人员在日常人工核验时,通过多维数据比对、图像深度稽查、车辆路径回溯,发现一辆车牌为鲁D*****的六型货车,长期以“最小费额”计费,且系统记录路径与实际行驶轨迹存在明显偏差。连徐公司随即向省稽查管理中心上报相关线索,为进一步深挖疑点,稽核人员依托省级大数据稽核平台,对该车过往通行记录开展全年全路径闭环式排查,完整还原其高频往返苏浙两省间的行驶规律。同时,结合车身外观标识、载重特征等细节进行交叉验证,锁定该车自2020年以来376次逃费轨迹,逃费行为持续时间长、频次高。
针对锁定的376条异常记录,省稽查管理中心与连徐公司立刻抽调业务骨干,围绕“实际收费与标准费额差额”展开深度核查,借助路径查询系统、ETC门架数据日志等工具,精准拆解屏蔽设备逃费逻辑和操作流程。经多轮数据核验与全路径还原,涉事车辆逃费事实清晰明确,稽核人员按规范流程发起稽核工单,正式启动通行费追缴工作。
因涉案车辆通行路径覆盖江苏、浙江、山东3个收费省份,跨区域数据协同成为追缴工作的核心难点。省稽查管理中心充分发挥跨省协作机制,会同连徐公司主动对接浙江、山东稽查管理部门,通过部级稽核平台调取跨省通行数据,结合GIS地图门架定位、发票金额拆分溯源等手段,对车辆途经的所有门架进行全路径还原,精准核算各省份应补缴费用。经过稽核专班连续3个月的奋战攻坚,顺利完成全部追缴工作,累计追回逃费金额9.1万元。
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,为高速公路稽核工作积累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战经验,提炼形成“四步稽核法”,为后续打击此类逃费行为提供了有效参考。一是预警先行,标记高风险车辆。优先关注触发“最小费额”“无卡”“坏卡”“超时行驶”等系统特情的车辆,第一时间纳入重点稽核清单,精准锁定潜在逃费对象。二是特征分析,识别逃费模式。深入研判“短时间高频往返”“同一车辆多次触发相同特情”等数据特征,结合行业规律排查“跑长买短”“屏蔽设备”等逃费行为。三是人工复核,规避稽核漏判。在系统初步筛选异常数据后,依托稽核人员实战经验,结合车辆行驶轨迹等维度,对“疑似逃费”案例进行合理性验证,确保稽核结果准确无误。四是多源印证,破解复杂逃费。通过门架记录、入出口信息、相邻省份数据、监控录像等数据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,完整还原车辆实际行驶路径,有效破解各类逃费手段。
来源:“江苏交通控股营运管理”微信公众号;魅力高速网会员部采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