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科技破题+全域联控”探索创新闯卡治理新模式

2025-08-08
来源:魅力高速网

前言

近期,沈海高速连云港段货车入口闯卡、无牌客车出口闯卡等违法行为多发,严重影响高速公路通行安全与收费管理秩序。省稽查管理中心、东部公司、公安交警、交通执法等部门高度重视、统筹协调、多方联动,以科技赋能、机制创新、防范共治为抓手,通过“人车双识别技术”成功识别闯卡人员53人次,处置闯卡车39辆次,处罚金额3.3万元,有效压降闯卡违法行为,维护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秩序。

科技赋能,破解闯卡车辆识别难题

一是数据中枢筑基。省稽查管理中心创新搭建闯卡信息动态共享平台,实现全省闯卡车辆通行轨迹、特征信息的实时汇聚与动态更新,为跨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数据底座。东部公司牵头制定“一车一档”溯源标准,整合通行轨迹、特征信息等关键数据,形成全周期违法档案。二是智能识别震慑。连云港市公安局大数据支队创新应用“人像识别+车辆特征”双轨比对技术,通过整合高速公路ETC门架抓拍数据与公安人脸库资源,实现闯卡驾驶人身份识别精准识别。对识别出的违法驾驶人,由交通执法、高速交警、管理处分别实施电话、短信、函告“三向告知”,形成“技术锁定—多维告知—联合惩戒”闭环。三是高地数据融通。对于遮挡车牌、蒙面等伪装或不具备识别条件的闯卡车,收费站将缺失车牌信息的闯卡视频提交市交警指挥中心后,通过整合高速出入口与地方卡口监控资源,建立高速、地方联动协查机制。同时优化摄像头采集位置,提升前端证据采集质量。

1.jpg

机制创新,构建全域协同治理体系

一是专班合力作战。东部公司成立治理工作专班,汇聚连云港市公安局大数据支队、交警支队等专业力量,实行处领导“第一时间介入、第一责任落实、第一资源调配”机制,推动专班高效运转。通过系统梳理闯卡现场视频资料,精准研判车辆行驶路径,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条,并实现成员单位协查共享。二是区域联防织网。强化跨省联动、省内协同的联合治理机制,及时共享相关证据链资料,与省际临沂公司、日照公司实时通报车辆信息,与周边兄弟单位建立联合追缴、联合处置机制,显著提升整体治理成效。三是全链执法闭环。‌收费站加强现场巡查频次,实行“一车一档”登记制,确保每起闯卡车证据链完整可溯。同时,由交警、交通执法部门依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《公路法》分别裁量处罚,违法车辆需完成双重处罚方可解除状态名单。

2.jpg

防范共治,织密协同治理保障防线

一是宣传覆盖多样化。针对闯卡治理中的重点车辆类型,创新开展“三进”(进村、进企、进服务区)宣传活动,通过可变情报板实时发布典型案例警示信息,并配套发放宣传手册、组织安全讲座、设置互动体验区等多种形式,深入普及交通安全法规。二是精准治理模型化。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,精准分析闯卡时段、路段、站点及车辆类型等信息,并采取蹲守布控、联合执法等精准治理。针对闯卡车辆筛选形成精准画像模型,即:重载无牌或翻牌货车、无牌客一(二手车)及无牌小货车背驮新车等,重点锁定三类高风险车辆,采取边治理边部署,逐个攻破的策略,实现“露头一批、打击一批”。三是动态清零闭环化。建立“发现即锁定、锁定即打击”快速响应机制,对新增闯卡车辆24小时内完成轨迹回溯、48小时内实施联合查扣,实现闯卡车辆“发现即拦截、拦截即处置”,提升违法处置效率。

3.jpg

下一步,江苏高速将进一步深化探索闯卡治理模式,以技术迭代为引领、机制创新为核心、多方协作为抓手,有效破解传统执法中闯卡车“发现难、取证难、追责难”的困境,巩固治理成效,为全省闯卡治理提供可复制、可借鉴的模式样板。


来源:“江苏交通控股营运管理”微信公众号;魅力高速网会员部采发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